【社区书局】1#书架 “亲子的社区” |《不爱说话的十一岁》
1#书架—亲子的社区 推荐适合亲子、青少年、儿童阅读, 或家庭教育相关的图书。 结合图书,整理适合开展活动的设想。 从不同的视角分享阅读小故事。 |
读书小笔记
“亲子的社区”书架此次上架的是一本儿童文学读物。书里的主人公们都是十一岁的孩子,他们在儿童期向青春期过度的时间里,和家人的相处,和朋友们的相处,和其他同龄人的相处,不再同以往,情感、情绪、感受都在变化着。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下正在经历十一岁的他们,也请重新认识下十一岁时候的自己吧!
来认识图书 可爱的作者! 艾琳·恩瑞达·凯莉【菲】著 致力于为8-12岁的孩子写作,并屡次斩获大奖的杰出作家,《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 艾琳是在美国长大的菲律宾人,独特的身份和经历让她具备跨国的文化底蕴和视角,更拥有了创作儿童文学的不二法门—她从自己的童年经验和青春期挣扎中汲取养分,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希望帮他们减轻“在世界上的孤独感”。 程婧波 翻译 青年作家、译者、编剧。已经出版数十部文学作品,翻译《兔子坡》《大森林里的小木屋》等多部经典儿童小说。曾获得中国青春文学大奖赛特别大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中篇金奖与短篇金奖等诸多奖项。对于程婧波的文字,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曾欣赏地表示:“我想象着那是一个勤恳而谦卑的人,躬身于文字和意向的大地上,在氤氲的语言之雾中,一粒一粒地播种着她心底的故事,默默地等待着它们抽穗、开花、结实。”
图书说了啥? 孩子到了有心事的年纪,只需要倾听、倾听和倾听。围绕着四个十一岁少年的故事拉开帷幕。 一个是内向害羞,因此深受误解的“乌龟小子”; 一个是因身体缺陷而把自己封闭起来的倔强聋女; 还有外强中干、喜欢吹牛的校园恶霸“公牛”; 以及深信世界上没有巧合、神叨古怪的通灵少女。 因为同学的恶作剧,”乌龟小子“坠入荒废的深井,四个截然不同的孩子的命运奇妙地交织在了一起……这不是一场”意外“,而是一次”宇宙的安排“;孩子那些没能说出口的话,终于有机会宣泄,也终于得到了回应。 ![]() 图书哪里来? 文汇出版社出版。2020年5月第1版,2022年7月第16次印刷。 开本:880mmx1230mm 1/32 书号:ISBN-978-7-5496-3141-4 |
看图书之后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11岁,11岁的年纪是从懵懂开启建立自我的过程,是回望曾经和展望未来的渡口。和以往几期一样,看书之余,小编找到了一位15岁的受访者,聊起了TA的11岁。 小编和这期的受访者是在4.5年前认识的,那时TA有点圆,略可爱,性格比较腼腆,会很害羞的避开陌生人。现在的TA已经长大,显露成长的痕迹,性格仍腼腆,但不会害羞躲避,落落大方。 说起11岁这个话题时,TA有点惊讶,听完小编解释后便欣然接受,回忆了11岁的自己。 ~~~~~~~~~~~~~~~~~~~~~~~~~~~~~~~~~~~~ 11岁的TA短发,成绩中等,是个平庸的孩子,在学校人缘还行,能被大家记住。给自己的关键词是:事物有取舍、更不愿意分享、不再天真、认识到错误、想很多。 其实,TA的“错误”和“天真”存在共生关系,因为8岁的TA还是一个天真的孩子,会想要什么事情都做,想要尝试,应对人际关系处理不妥当,当事情发生时会很直白的做出情绪反应,和朋友有了小的摩擦后不会放在心上,觉得事情过去就过去了,但其实对方感受不佳。 11岁的TA,在应对人际关系时,会想象对方的反应,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与家人和朋友相处也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学会情绪选择,不再是遇到问题直接迸发,不再用哭闹的方式表达,会认为间接的表现才是合适的,学着总结自己生活的经验,理解每个年龄段都会有不同的认知。 TA觉得自己的11岁是一个敏感的年纪,会想很多,事件遇到负面反馈就会不愿意去尝试。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想法表达和生活经历,通过和朋友的交流,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在产生着变化。 现在TA15岁,慢慢会思考和他人相处的关系,觉得开心就好,不用特地迎合,梳理出了自己的择友标准。TA一直觉得小学阶段是无知的,在成长中看过外面更广袤的世界后,发现自己更无知了。 ~~~~~~~~~~~~~~~~~~~~~~~~~~~~~~~~~~~~ 采访后记: 学校生活会有一个敏感的话题:校园霸凌 11岁的时候,TA同样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更多的是“被语言”的,如嘲笑成绩、外貌起外号等。后因一起被同学围观嘲讽的事件,以至至今TA对人们“集中围绕,进行讨论”的现象感到反感。 无论现在的我们是什么样的年纪,从呱呱坠地直至和世界再见,期间的年岁我们都经历过,正在经历,都会经历。 现在10岁的儿童,所说的小时候,约莫会是3岁的时候,有点小大人的模样;现在16岁的少年,提到小时候,大概就是10来岁的自己,自我和自我的碰撞;现在28岁的青年,提到曾经,可能是满载回忆的大学生活,或者是初入社会后萌新的自己,又或者是被各种催促的纠结;现在45岁的中年,回忆里可能会频频出现的过去的高光或是低迷,过去的年少气盛或是人到中年的感叹;现在65岁的中老年,分享的内容会越来越多的曾经,曾经的自己,曾经的岁月,曾经的生活,曾经的满怀希望,曾经的欲言又止…… 那么,书友们,邀请大家一起来聊聊你们的N岁,那时、此时、彼时之间的生活、心情、场景、潮流。欢迎在评论区或投稿分享。 |
衍生的活动 01 你好,你还好吗? 我们一直习惯用第一人称面对自己,那么有没有认真的问过自己“我还好吗?”好像有点奇怪,很难问出口呢! 那要不试试把“我”当做自己的另一个朋友,请认真的问一声:“认识你很高兴,你还好吗?”
02 秘密花园 11岁的自己,是不是有很多想要尝试的?会不会想去探索这个世界?想不想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或许,我们可以和朋友一起制作一张探险清单,列上选项,制定目标,带上装备,说走就走!
03 我最重要的… 我们的人生中会有很多重要的东西,重要的人,重要的场景,重要的事件,重要的…… 哪些是你最重要的呢? 从你觉得重要的开始直到现在,这些“重要的”还在么?还是那么重要么?
04 请问,你是? 嗨,我们彼此认识。 嗨,我们彼此认识? 嗨,我们彼此真的认识么? 当我们面对面的时候,我很想问: “请问,你是……吗?” “请问,你是吗?” “请问,你是?” 请你为我介绍下自己吧! 其实,我想说“认识你,很荣幸!”
05 我生活在这个地方 基于一个地方,不同对象的眼中呈现出的一座城市文化、一个生活场景、一段成长记忆,都会不同。 我们听过很多老年人、中青年讲述他们心中的那个承载一切的地方。 那么,不妨让我们来聆听下少年人们介绍他们心中的那个地方,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这大地之上山石、砖瓦、水土、溪流的浓情厚意。 |
拍摄绘图:杨仪鸿
信息收集:杨仪鸿
文字编写:杨仪鸿
全文编辑:杨仪鸿
注意事项
1、图书、作者介绍源自已购书籍内介绍。
2、衍生的活动内容均属原创,此文中仅为简述,若居民区开展活动有需要,可联系上海浦东新家园社区治理发展中心了解设计详情。(联系方式见文末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