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关于《上海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

发布于: 2023-11-17

文章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一网通办网站“政府公开-政府公报-政策解读”板块

一、背景情况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儿童事业和儿童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儿童的健康成长,强调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培养好少年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事关长远,意义重大。国家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行动举措。2021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进行全面系统的部署。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市制定印发《上海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旨在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现城市对儿童更加友好为目标,遵循儿童成长发展规律,推动“一米高度看城市、看世界、看未来”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全过程、全领域,让儿童友好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行动、责任和事业,提高广大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儿童更高水平的全面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天真的童心、烂漫的童趣、快乐的童年。

二、主要内容

  1.基本原则

  坚持儿童优先。(坚持公共事业优先规划、公共资源优先配置、公共服务优先保障,推动儿童优先原则融入社会政策。)

  推动协同发力。(发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作用,引导市场、社会多方参与,凝聚各方力量,充分激发活力。)

  聚焦重点突破。(围绕儿童发展和家庭关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展高品质活动空间,扩大优质普惠服务供给,着力降低生养成本。)

  强化系统集成。(统筹优化设施功能布局,挖掘存量潜力,加强共建共享,促进各类设施综合高效利用。)

  鼓励创新探索。(充分发挥基层主阵地作用,巩固“一中心多站点”儿童服务网络建设,挖掘资源禀赋,打造儿童服务品牌项目。)

  2.发展目标

  到2025年,儿童友好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基本建成儿童友好、人人友好的幸福活力之城,逐步形成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上海样本、上海路径。

  到2035年,形成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儿童友好城市品牌,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儿童友好城市。

  3.建设任务

  围绕国家提出“要让群众看得到变化、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的工作目标,对照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发展环境友好5个方面的要求,我市以弘扬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为价值引领,提出5方面20项具体建设任务,明确部门责任分工:

  构建系统完备的儿童友好政策制度。主要包括4项建设任务:一是加强儿童优先发展规划引领,二是强化儿童相关法治保障,三是健全儿童参与机制,四是积极培育社会力量。

  完善优质均衡的儿童友好服务体系。主要包括4项建设任务:一是优化普惠性托幼资源供给,二是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三是加强儿童卫生健康服务,四是丰富校外活动资源。

  健全精准有力的儿童友好权利保障。主要包括3项建设任务:一是加强困境儿童关爱与分类保障,二是关爱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三是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服务。

  推进开放共享的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主要包括4项建设任务:一是加强儿童友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二是深化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三是改善儿童安全出行环境,四是推进儿童友好自然生态建设。

  培养健康文明的儿童友好发展环境。主要包括5项建设任务:一是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二是构筑健康向上的儿童文化环境,三是持续优化数字网络环境,四是完善儿童安全防护,五是完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4.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区两级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

  加大资金支持。各级财政部门做好财力保障工作,用好专项债、减免租金、运营补贴等政策工具。

  强化用地保障。将儿童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并优先予以保障,引导支持利用低效或闲置土地建设儿童友好服务设施。

  完善监测评估。研究构建指标体系,组织实施儿童发展动态监测。

  做好宣传引导。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推介活动,加强国内国际交流合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