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关于《上海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的政策解读
文章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一网通办网站“政务公开-政府公报”板块
2023年1月9日,市政府第19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修订后的《上海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目前,《办法》已经正式公布,将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
一、为什么要修订现行《办法》?
现行《上海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自2015年4月施行以来,在规范电梯安全管理、防范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本市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一是电梯“老龄化”加剧,老旧电梯安全隐患突出。全市使用年限15年以上的在用电梯超过7.4万台,占比25.24%。二是加装电梯安全问题亟待关注。近年来政府大力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加装电梯数量快速增加,相关施工安全、使用管理等诸多方面亟待规范。三是电梯智慧化监管的成果固化。电梯安全管理部门在实践中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推动电梯安全运行监管,相关做法需要在制度层面予以固化和保障。为此,有必要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和实践需要,对现行《办法》作出修改。
二、《办法》在强化全周期管理方面做了哪些完善?
针对电梯安全涉及的链条长、主体多的特点,《办法》在明确电梯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维护保养等单位对相应电梯安全负责的基础上,进一步压实相关主体责任:一是增加电梯经营单位销售电梯和主要部件的责任。明确电梯经营单位销售电梯和主要部件的,应当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的要求,同时建立检查验收和销售记录制度。二是细化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的责任。明确其应当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开展电梯安全教育培训等。
三、在提升电梯安全监管质效方面,《办法》作了哪些规定?
为推动电梯安全监管科学化、数字化、智能化,《办法》明确:一是建立智慧电梯平台,完善上海智慧电梯码。依托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实现对电梯相关信息的识别、分析、预警,实行分级分类监管。二是细化智慧电梯平台的具体运用。主要体现加强智慧监管,助力科学决策,实现电梯信息查询、故障报警、应急求援、投诉举报等功能。
四、把好源头入口关是保证电梯安全的重要环节,《办法》在电梯选型配置方面作了哪些规定?
为从源头确保电梯安全使用,《办法》增设电梯选型配置环节,明确建筑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文件涉及电梯井道、机房等建筑结构以及电梯参数等,应当符合应急救援、消防、无障碍通行等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的要求;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当对相关内容依法进行审查;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设计文件以及相关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等要求配置电梯。同时明确,建设单位在配置电梯时应当满足通信配套的相关要求,并在交付使用前完成电梯轿厢的通信网络覆盖。
五、在确保加装电梯和老旧电梯安全运行方面,《办法》作了哪些规定?
针对加装电梯土建结构安全、后续管理维护以及老旧电梯故障等问题,《办法》规定:一是明确加装电梯相关环节的责任。加装电梯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当通过房屋安全性论证,电梯安装前应当查验土建验收合格证明等。二是确定加装电梯的使用管理单位。加装电梯的所有人未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等作为使用管理单位,且没有自行管理能力的,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调确定使用管理单位。三是强化对加装电梯的日常巡查。要求加装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对加装电梯新增的围护结构、附属设施设备加强日常巡查,发现隐患及时告知所有人。四是对老旧电梯的维护保养和安全评估作出特别规定。明确电梯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应当按照要求,增加维护保养频次和维护保养项目;电梯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或者次数后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开展安全评估。
六、《办法》在强化安全监督管理,做好风险管控方面作了哪些规定?
《办法》进一步明确监管要求:一是明确重点监督检查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近2年发生过电梯事故、使用电梯的公众聚集场所等单位加大监督检查频次。二是设定抽查制度。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于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事项,实施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