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5-13
    文章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一网通办网站“主动公开公文库”板块   关于本市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和充电设施规划资源实施意见   为建设韧性城市,贯彻国务院和自然资源部相关工作精神,落实《关于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攻坚行动的工作方案》(沪安委会〔2024〕7号)的要求,统筹推进本市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和充电设施建设,结合规划资源管理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坚持“两个至上”,立足两个“根本”,着力解决住宅小区、商业中心、商务楼宇等场所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和充电设施配置的问题,综合考虑安全和便利性,优化支持政策,强化规划资源管理,切实消除群众身边安全隐患。   二、基本原则   强化规划引领,注重疏堵结合,坚持依法合规、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安全有序、共建共享的工作原则。既有住宅小区、商业中心、商务楼宇、城市公共空间等增设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和充电...
  • 2024-05-13
    文章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政策-解读” 2024-05-11 09:06 来源: 人民日报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展开,有群众担心医保待遇会有变化。医保支付方式怎么改?对参保人有什么影响?围绕群众关切的问题,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做出了解答。 支付方式改革的目的绝不是简单“控费” 问:有人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因为医保基金没钱了,要控制费用支出。这一说法有根据吗? 答:医保支付方式是医保经办机构向医疗机构支付费用的具体方式,包括按项目付费、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等,不同方式对临床诊疗行为有不同的引导作用。我国先后启动DRG(按病组)和DIP(按病种分值)付费支付方式试点。到去年底,超九成统筹地区已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改革后,改革地区住院医保基金按项目付费占比下降到1/4左右。 需要说明的是,支付方式改革的目的绝不是简单的“控费”,而是引导医疗机构聚焦临床需求,采用适宜技术因病施治、合理诊疗,避免大处方、滥检查,更好保障参保人员权益。改革后的支付标...
  • 2024-05-13
    文章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政策-解读” 2024-05-01 08:26 来源: 市场监管总局网站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GB 43854—2024,以下简称《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归口,将于2024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现就《技术规范》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技术规范》制定的背景是什么? 近年来,我国电动自行车产销量增长迅速,目前国内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经超过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电动自行车使用的蓄电池主要有铅蓄电池和锂离子蓄电池两种。国内主要电动自行车品牌发布的电动自行车新车型中,配备锂离子蓄电池的比例已经超过20%。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标准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应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从而规范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等环节,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二、《技术规范》发布具有什么意义? 《技术规范》作为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通过规范...
  • 2024-05-13
    文章来源:中央一套微信公众号 近日,《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并将于2024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如何看待新国标所填补的技术依据空白?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往下看,一同了解↓   强化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安全! 《技术规范》适用于哪些车辆的电池? 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的社会保有量已经超过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技术规范》从单体电池和电池组两个层面规定了适用于《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其中,单体电池方面主要考虑了过充电、过放电、外部短路、热滥用、针刺、标志6项安全要求;电池组主要考虑了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环境安全、热扩散、互认协同充电、数据采集、标志等7个方面22项安全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技术规范》仅适用于GB 17761《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最大输出电压不超过60V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不适用于电动滑板车、平衡车、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等车辆使用的锂离子蓄电...
  • 2024-05-11
    文章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政策-中央有关文件" 2024-04-27 09:16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 题:已故人员小额存款提取更便利,这些变化要了解 新华社记者 李延霞 生老病死是生命的必经阶段。当存款人去世后,继承人该如何提取银行存款?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26日联合对外发布《关于优化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提取有关要求的通知》,从提高简化提取账户限额、扩大简化提取范围等方面为群众办理存款继承提供更多便利。一起来看看新规有哪些变化。 变化一:简化提取限额统一提高至5万元 根据通知,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简化提取的账户限额由最低1万元统一提高至5万元。 长期以来,按照相关文件规定,继承人提取已故亲属存款,须提交由公证机构出具的继承公证书,银行凭以办理过户或支付手续。 该规定对保障存款安全、保护继承人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存款金额较小的情况下,仍要求继承人办理公证,将使继承人承担不合理的时间成本和公证费用支出。特别是对边远地区和经济困难群众而言,更加重了负担。 2021年,原银保...
  • 2024-05-11
    文章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政策-解读" 2024-04-26 21:59 来源: 金融监管总局网站 为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便利群众办理存款继承,金融监管总局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关于优化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提取有关要求的通知》(下称《通知》)。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出台《通知》的背景是什么? 答:2021年1月,原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简化提取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相关事宜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1〕18号,以下简称18号文),取消了第一顺序继承人、公证遗嘱指定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提取已故存款人1万元以内存款的公证要求,并允许银行在1万元至5万元之间上调限额。 18号文出台以来,各银行机构积极落实有关要求,小额存款提取效率明显提高,群众负担切实减轻。同时,我们也从多种渠道了解到,存款继承和小额存款提取业务中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和明确的问题。为此,立足于金融便民,在深入调查研究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基础上,制定了《关于优化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提取有关要求的通知...
  • toolbar
    toolbar
  •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