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自治金·点睛计划】周浦镇御沁园居民区:自治打造“美丽楼道” ,居民收获“屋檐下”的温馨

发布于: 2021-01-20

居民自治金项目“点睛计划”是浦东新区社区治理的一块特色品牌。自2016年实施以来,“点睛计划”通过培育指导、选树典型和宣传推广,为基层开展自治金项目进一步搭建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5年来,在各街镇的支持推动下,居村适应群众需求、群策群力、各具特色的自治金项目百花齐放,在整合各方资源、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激发基层自治活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自治打造“美丽楼道”  居民收获“屋檐下”的温馨

——周浦镇御沁园居民区

一楼一故事

一、自治议题产生路径

御沁园小区是周浦镇的品牌楼盘之一,吸引了不少中产阶级、青年白领入住,居民普遍经济条件较好,文化水平较高。居委会经前期调研发现,御沁园263号楼有近30平方米的楼道空间处于闲置状态,同时存在楼道堆物、电瓶车随意停放、墙壁转角铺贴石膏板、墙面涂印小广告等不文明现象,严重影响楼道的美观度,存在安全隐患。

改善楼道环境,打造温馨的公共空间,是居民的期盼。御沁园居民区顺应居民的呼声,挖掘社区居民自治骨干,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263号楼为试点搭建《自治温馨楼道》自治平台,推动“美丽楼道”建设。

二、典型经验与亮点做法

引领型骨干重挖掘  示范带动促自治共治

为有效促进楼道整治,御沁园居民区积极发掘引领型居民骨干,以263号楼的楼组长为引领,注重民主协商,动员引导物业、居民等多元力量参与,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

1、搭建线上沟通平台  促民主协商

为打造居民满意的特色楼道,楼组长张红梅与居委干部挨家挨户上门联系,组建楼道微信议事群,促进邻里交流互动。

“我认为目前楼道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楼道堆物、助动车随意停放”、“楼道角落的墙面都脱落了,应该要补补”、“我觉得楼道平常冷冰冰的,如果能让它看起来温暖一点就好了”。针对楼道的现状及如何改善的问题,居民们在微信议事群里集思广益,并以“邻里和睦”为主题为楼道量身定制一套设计方案。

2、引领多元主体参与  促共治共享

为丰富“邻里和睦”楼道的文化元素,自治团队一是挖掘楼道具有美术特长的居民,设计赋有“好运连连”“多子多福”“风调雨顺”等多元寓意的剪纸作品,并制作成亚克力装饰画,装饰在楼道正前方。二是积极动员居民参与楼道的空间布置,添置沙发、书柜等家具,居民还主动拿出自家的书本,填满了整个书柜,让楼道更有书香气息。

 

变废为“金”巧利用  智慧监控治“高空抛物”

1、巧用垃圾分类成果  共筹楼组“自治金”

自治团队挖掘创意“金点子”,在楼道里设置可回收物收纳箱,将垃圾分类成果换成了楼组“自治金”,为“邻里和睦”楼道建设增添源源不断的资金动力。每一笔资金收支,也都会公示在楼道内。

自从可回收物收纳箱出现在楼道里后,不少居民逐步养成将自家的可回收物投放入收纳箱内的习惯。担任“管理员”的楼组长张红梅会定期整理并找人回收,平均每月能收到200元左右的自治金,共筹的资金则作为楼组“自治金”,为楼道添置盆栽、鲜花等,助力楼道微景观打造与后续维护。

2、楼组“自治金”助力智慧监控  治理“高空抛物”

经过一年的运作,楼道可回收物收纳箱回收资金共计1700元。为促进资金的透明规范使用,自治团队在微信议事群中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和建议,经过讨论,居民们一致认为“高空抛物”是社区的老大难问题,将楼组“自治金”用于安装高空摄像头,强化智慧监控,有效缓解高空抛物现象。

高空抛物的智慧治理,由回收物品的资金出资,物业帮忙安装,热心邻居帮忙调试设备。目前,自治团队通过手机可及时查看263号楼立面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杜绝了一大部分的高空抛物现象,整栋楼的邻里氛围得以凝聚,楼道的“温度”也在不断地上升。

三、治理实践的成效与启示

1、楼道公共空间成为了邻里互动平台

走进御沁园居民区263号楼,就能感受到满满“暖意”——物业公告栏里张贴着寓意“邻里和睦”的剪纸画;沙发、茶几、书柜等家具让楼道似“家”般温馨;鲜花的点缀让楼道更显生机......“邻里和睦”楼道,在改善楼道环境的同时,还促进了邻里的沟通互动。原本不怎么走动的邻居之间接触多了起来,大家相互更加熟悉了,越来越像“一家人”。

2、楼道“自治金”破解高空抛物难题

自治团队巧用垃圾分类的成果,以回收纸板可回收物换取资金。用楼道“自治金”小小杠杆,在助力楼道环境建设和后续维护的同时,提升了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有效缓解了“高空抛物”现象,撬动社区楼道共建共治共享的大睦邻,形成“取之于社区,用之于社区”的良性循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