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自治金·点睛计划】洋泾街道山水国际小区:融聚社区力量,探索流浪猫狗治理新模式
居民自治金项目“点睛计划”是浦东新区社区治理的一块特色品牌。自2016年实施以来,“点睛计划”通过培育指导、选树典型和宣传推广,为基层开展自治金项目进一步搭建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5年来,在各街镇的支持推动下,居村适应群众需求、群策群力、各具特色的自治金项目百花齐放,在整合各方资源、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激发基层自治活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融聚社区力量,探索流浪猫狗治理新模式
——洋泾街道山水国际小区
《猫与狗的社区治理》
一、自治议题产生路径
山水国际小区是洋泾地区的品牌楼盘之一,吸引了不少中产阶级、青年白领入住。居民普遍经济条件较好,文化水平较高,自主意识较强,他们有活力,有能力,有创意,很多年轻居民正逐渐成长为小区自治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小区流浪猫数量逐渐增多,易破坏小区绿化、传播跳蚤、打架扰民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引发居民矛盾导火索,甚至引发居民间的暴力冲突以及针对流浪猫的毒杀事件。不文明养宠行为也使养宠物和不养宠物的居民之间矛盾升级。因而,流浪猫管理和文明养宠问题成为社区必须面对的难题。
基于此,山水国际居委会依托“自治金”平台,连续两年申报《流浪猫的疏导与管理》和《猫与狗的社区治理》自治项目。以居民自治为主导,疏导问题,调和居民矛盾,实现“流浪猫治理”与“文明养宠”,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
二、典型经验与亮点做法
◇挖掘达人,汇社区之“才”,激发居民参与热情。
年轻化、专业化是志愿者团队的两大亮点。通过在楼道宣传栏张贴志愿者招募告示、小区业主群和各个专项群广泛动员、小区居民推荐等多种方式,挖掘社区流浪猫与狗的救助达人和文明养宠的积极倡导者,形成两支志愿者骨干团队。
为了凝聚志愿者力量,建立山水国际流浪猫关爱群和爱宠群,搭建线上沟通交流平台,把流浪猫狗救助和文明养宠从个人行为上升到社区自组织行为,发挥志愿者影响、示范、带头作用,让达人成为“社区的凝固剂”,凝聚起居民共识,助力社区猫与狗的综合治理。
◇民主协商,立社区之“法”,夯实自治共治基础。
小区流浪猫救助志愿者、养宠居民代表、物业、以及普通居民代表就“如何改善小区流浪猫现状并推进文明养宠”这一问题进行了数次讨论,共同讨论制定了《流浪猫喂养公约》和《文明养宠公约》。以民主协商明确分工、救助、监督与管理等多项原则性问题,如确立分区域包干责任,由固定人员持续喂养,统计猫咪数量并建立基本档案资料;实施TNR救助,对生病流浪猫实施必要的人道救治,对性格好的奶猫帮助寻求领养,减少“流二代”;对狗便便、无绳遛狗两大投诉热点问题重点监督,安排志愿者定时巡逻,对现场发现的不文明行为及时制止,对监控发现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上门教育劝导。
◇科学治理,融各方之“力”,多措破解社区难题。
志愿者们齐心协力,不断动员多居民参与,通过TNR有效控制社区内流浪猫、狗的数量,形成稳定的群落,改善发情、打架等扰民问题;在普及绝育的基础上,通过持续科学喂养、领养等办法,关心流浪猫、狗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病猫并立即隔离、治疗,与相关合作绝育医院探讨如何注射疫苗,减少病猫狗出现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有效改善社区内流浪猫狗的生存状况;在上海洋泾社区公益基金会成立专项基金,用以管理居民自筹资金,同时通过这一渠道汇聚更多力量推动猫与狗的综合社区治理。
三、治理实践的成效与启示
1、促进矛盾多元化解,营造环境文明、民主和谐的社区氛围。在流浪猫救助、文明养宠的社区综合治理过程中,积极倾听多方声音,在有效的互动沟通中,打破嫌隙达成共识,激发居民自治热情的同时,有效缓解养宠居民与未养宠居民之间、居民与流浪猫狗之间的矛盾。关于流浪猫、狗和文明养宠的问题投诉率持续下降,小区居民对流浪猫、狗更加宽容并乐于接纳,邻里之间互不关心交流的弊病得到有效改善,社区居民的爱心和社会责任心也得到有效提升。
2、创新社会治理新思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效管理机制。从流浪猫狗的治理着手,通过制定公约、明确职责、保障资金、科学救治等方法,形成了建档、巡查、喂养、绝育、医护、领养或放归、领养后回访的系统性闭环管理机制,辐射陆家嘴、第五大道2个居民区,引领周边社区共同开展流浪猫狗治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