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书局】3#书架 “社区的社区” |《走进中国城市内部:从社会的最底层看历史(修订本)》

发布于: 2024-02-23

3#书架—社区的社区

推荐社区、城市治理研究等书籍,借以开拓社区工作的思路,寻找依托理论基础可实践的方法。

 

读书小笔记

“社区的社区”书架本期上线的书籍引导我们运用微观理论从文学史料、社会群体、公共空间、政治文化、民俗传统、信息传播等方面深入了解中国城市的历史,去理解中国城市文化的解构。

 

01 书籍简介

本书是作者以往个案研究在学理上的系统总结和提炼,利用微观史、大众文化理论,探索中国城市史研究的新方法,目的在于探明以往历史研究中被忽视的城市民众生活的微观世界。全书以简明清新的笔调,展示出西方思潮与本土文化的冲突、精英阶层与底层民众的冲突、国家权力与社会功能的冲突,不但表达了对民众及其所代表的文化的认同、对国家权力无限膨胀的担忧,还借由某个或某些特定的公共空间,在时代变迁的历史画卷中,描绘出自己对于历史与现实、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

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20年9月第1版第一 次印刷。

ISBN 978-7-301-31515-6

 

02 作者介绍

王笛

出生于四川成都,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历史学家。曾担任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为澳门大学杰出教授、历史系主任。主要关注中国社会史、城市史、新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和微观历史的研究,成果丰硕。两次荣获美国城市史研究学会最佳著作奖,另外还获得吕梁文学奖等多个图书奖。相关著作将在“博雅撷英·王笛作品集”中陆续推出。

03 内容摘录

中国城市史的研究,无疑会为我们理解中国历史、社会和文化提供一个新的角度。从历史的最底层来看城市,是真正理解城市问题的一个必然的途径。历史研究是学术的思考和行为,但是也不可避免地有对现实的关注,力图回答现实的问题。只有当我们对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我们才能真正找到解决城市现实问题的办法。任何割裂一个城市传统的规划和发展模式,都将只会造成这个城市文化根基的断裂。因此,中国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必须和它们的历史综合起来考虑,指出城市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这是我们城市史学家义不容辞的职责。

——摘自书中《结论 中国城市史研究和中国城市的未来》 

04 案例参考

案例1# 为什么要编修村志?如何普及?

简述:多位专家从历史、文化、传播等方面对村史、村志进行跨界讨论,有实际的案例讲述,有相应的理论依据。

作者: 钱茂伟辑

来源:《公众史学》公众号

(详情请点阅)

 

案例2# 庵内村村志(村史)

简述: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庵内村的村志,从村的地理概况,居住地变迁、人口及生活情况,交通的变化,文化教育及礼仪风尚,经济情况等方面,以时间线进行整理呈现。

作者:杨师良

来源:《梅花文化之乡》公众号

(详情请点阅)

 

案例3# 沪郊村史馆:文脉乡愁,如何回嵌乡土?

简述:越来越多的村史馆被更新、充实、激活,它们不仅是记录乡村历史、承载乡愁的空间载体,其内涵和外延也愈发丰富,成为沪版乡村振兴最动人的记录、最真实的注脚。

作者:朱雅文 茅冠隽

来源:《三层阁》公众号

(详情请点阅)

 

案例4# 村史记忆(三)——带您走进文韵乡村,书香桥庄

简述:江西省南康区大坪乡推出的系列推送,通过网络再现大坪乡各村落的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本期推送的是桥庄村,从村居人文、村落故事、自然资源、宜居生态等方面进行了展示。

作者:大坪发布

来源:《大坪发布》公众号

(详情请点阅)

 

案例5# 这个村有了自己的村史馆!

简述:上海市闵行区勤俭村的红色村史馆一本“展开的书”的形式讲述了这片土地的革命故事,22位革命前辈和58件实物更生动的演绎了热烈的过往,4大板块全面的展示了勤俭村整个发展历程。

作者:朴锦(供稿)汤婧娴(编辑)

来源:《今日闵行》公众号

(详情请点阅)

 

案例6# 千村记忆 | 大石镇咸川村志(一)

简述: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大石镇咸川村的记录综述,是村志系列的开篇,作者出生于大石镇,对这块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文中从地理位置及地形风貌、历史沿革、自然资源、人文故事、特色产业等方面记述信息,讲述咸川村所经历的大事件。

作者:付元恒

来源:《阳赛》公众号

(详情请点阅)

拍摄绘图:杨仪鸿

信息收集:杨仪鸿

全文编辑:杨仪鸿

文案审核:王  燕

注意事项

1、作者介绍源自购买的图书内页。

2、图书介绍摘自当当网。

3、案例参考摘自各公众号,已明确出处,仅供交流学习之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