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会”系列案例】高东镇永新村——搭建沟通平台 “治愈”乡村河道

发布于: 2021-12-21

习总书记曾说过:“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同样,群众的事情也应该交给群众自己做主。2020年,浦东新区民政局牵头制定《浦东新区“三会一代理”实施意见》,完善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村民主协商议事机制载体,通过“三会”机制有效扩大群众参与,构建安居乐业、井然有序、充满活力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在“三会”理念和方法的指导下,浦东不少居村开展了很好的实践。为此,浦东新区民政局推出“三会”系列案例,为基层工作提供借鉴和启迪。

**********

搭建沟通平台 “治愈”乡村河道

高东镇永新村

9月的清晨,永新村5组的王阿姨站在家门口,看着门前的夹路沟河有感而发。

近年来,永新村在抓文明创建、民生实事、农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扎实开展河道整治工作。永新村村域大小河道共有23条,截止2020年5月,河道疏浚整治基本完成,唯有位于永新村五组的夹路沟河未完成疏浚。夹路沟河东段在前期已整治完工,剩下西段约300米,宽度6米,施工方提出河道较窄,河头河尾设有低桥梁,大型施工器械难进场。村民反映有的房屋与河道仅有3.5米之隔,存在安全隐患,河道旁种植物有补偿和排水问题。介于种种异议,永新村委下定决心要通过召开“夹路沟河整治协调会”做好这件实事。

村委先和施工方交涉列出施工清单,与镇河道办作充分沟通,同时通过党员、小组长、村民代表等了解更多村民的顾虑和诉求,弄清问题的症结,掌握河道疏浚涉及到的各个方面。

**********

第一次协调会,遇冲突协调失败

第一次协调会邀请了镇河道办、施工方、部分村民代表参加。为了让协调会高效,会议聚焦于“青苗费补偿”、“原有基础设施的修缮”等内容。会上施工方再次明确河道整治方案,对村民提出的问题一一做出回应,得益于前期周全的准备及沟通,这些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但会议最后谈及施工可能对村民房屋造成的安全隐患时,部分村民情绪较为激动,甚至说出极端的话语,协调会不得不中止,第一次协调会以失败告终。

**********

第二次协调会,细化方案终成功

永新村村宅大多建于80年代初,当时生活拮据,条件落后,所建房屋质量较差,早已出现沉降、开裂、渗水等现象。村民认为整治夹路沟河会进驻大型器械,两岸河堤只是以简易木桩为加固措施,必定会加剧现有的房屋隐患,危急到人身及财产安全。

对此,村委会、镇河道办与施工方专门商讨了河道加固及房屋保障方案,三天后召开了第二次协调会,内容主要是关于河道两岸加固问题,整治中对村宅的保障方案。施工方表示愿意增加成本,将两岸河堤立柱以混凝土浇灌,沿岸采用新型抗压材料,将对村宅的影响减到最底限度,并承诺施工期间出现任何不安全因素,施工方将竭尽全力弥补对村民所带来的损失及并消除影响。同时为了日常安全,河道两旁将加装栅栏。此时,村民的心情才稳稳落地,“有这样的保障与承诺,我们还有啥好说的呢!”

第二次协调会目标圆满达成,会后各方根据会议决议制作并签署了协调文书,河道整治工作有序推进。2020年9月中旬,夹路沟河道疏浚整治工作顺利完成,在各方的监督与保障之下,整治过程中没有发生不安全的事件,夹路沟河焕然一新,放眼望去,河畅、水清、岸绿,自然环境更美了。

(改造前照片)

(改造后照片)

**********

思考

在社区公共事项的推进解决过程中,协调会的准备工作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不仅需要考虑公共设施硬件,还需要考虑人民群众私有财产的安全。由村居委牵头,多方共同参与,思虑周全并形成积极可行性方案的协调会可以使疑难杂症迎刃而解,可以让人与人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并最终达成共同的目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