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第十七期 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发布于: 2023-12-12

从一大到二十大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史 1921-2022)

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2年9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545名,候补代表145人,代表着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这次代表大会的使命,就是要通过对过去六年历史性胜利的总结,为进一步肃清所遗留的消极后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确定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

9月1日,大会执行主席邓小平致开幕词,在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郑重提出了“走总计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胡耀邦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政治报告。95日,大会主席团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草案和《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决议草案,决定将这两个决议草案提请大会通过,还决定将主席团提出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候选人酝酿名单提交全体代表讨论,通过了关于三个委员会的选举办法,提交大会审议。96日举行了全体会议,叶剑英和陈云作了重要发言,表示赞成邓小平的开幕词和胡耀邦所作的政治报告及《中国共产党章程》,着重讲了干部新老合作交替问题。99日,大会主席团举行会议,根据预选结果确立三个委员会候选人正式名单,并进行分组会议审议候选人名单。910日和11日,大会举行全体会议,进行中央委员会正式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的选举。11日党的十二大闭幕,李先念致闭幕词。

在大会选出的348名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中,新当选的有211人,占总数的65%;年龄在60虽以下的有171人,占总数的49.1%,年龄最小的只有39岁;具有大专学历的122人,占总数的35.1%,在知识化专业化方面,比上届中央委员会有较大的提高。

党的十二大实事求是地确定了我国经济建设地战略目标、战略终点、战略步骤和一系列正确方针。大会报告提出从1981年到20世纪末地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1980年的710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8000亿元左右。为实现该目标,在今后20年内,一定要牢牢抓住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这几个根本环节,把它们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终点。报告还支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主要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民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人民的事业,只有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使各项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意志、利益和需要,使人民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今天世界人民最重要的任务,中国共产党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工人阶级政党的关系。

党的十二大是党的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代表大会,它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了科学的总结,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目标总任务,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而且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新的贡献。

党的十二大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重点由农村逐步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面铺开;农村改革在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其他领域也随之迈出改革步伐。

 

文章内容摘选、整理自《从一大到十九大: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史》

主编:张士义 王祖强 沈传宝

顾问:龙新民 冯俊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发行方: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版次:2018年1月第一版

书号:ISBN 978-7-5060-9966-0

**********

封面照片来自:百度搜索“北京人民大会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