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第十八期 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从一大到二十大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史 1921-2022)
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代表全国4600多万名党员。大会还要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党外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党外副主席,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等96人作为来宾列席大会。这次大会开始允许中外记者采访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并分别安排了五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五次大会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会。
党的十三大中心任务是加快和深化改革,赵紫阳受党的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了题为《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从大会开幕的当天下午开始,出席党的十三大的33个代表团和特邀代表对报告进行分组讨论。10月27日,十三大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10月29日和30日,以无记名投票的办法差额选出了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候选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候选人,提出了中央顾问委员会候选人名单。10月31日,各代表团酝酿了由主席团会议通过的委员、候补委员、委员候选人名单。11月1日上午,代表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了党的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新一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大会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多个决议。各项议程进行完毕后,赵紫阳致闭幕词。
十三大报告全篇拟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立论的依据,初步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涵。报告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现在,最重要的是走好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在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社会矛盾全局的基础上,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指导方针和基本路线。报告指出,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应当确立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即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由计划的商品经济;必须以安定团结为前提,努力建设民主政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十三大在组织上的贡献是第一次扩大党内民主,采用差额选举,从下而上提名的方法来形成新的中央领导班子,比较顺利地进行了新老两代领导人地交接班,这也是废除终身制迈出地决定性地一步。大会选举产生地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285名,平均年龄55.2岁,比十二届中央委员当选时的平均年龄降低了3.9岁。其中55岁以上的132人,占总数的46.3%,比上届提高了19.5%;61岁以上的57人,占总数的20%,比上届少了29.1%。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达209人,占总数的73.3%,比上届提高了17.9%;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57人,占总数的20%,比上届提高了6%。
文章内容摘选、整理自《从一大到十九大: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史》
主编:张士义 王祖强 沈传宝
顾问:龙新民 冯俊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发行方: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版次:2018年1月第一版
书号:ISBN 978-7-5060-9966-0
**********
封面照片来自:百度搜索“北京人民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