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第十九期 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一大到二十大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史 1921-2022)
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989人,代表着全国5100多万名党员。这次大会的使命和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14年的伟大实践和基本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大会由李鹏主持开幕式,江泽民代表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10月14日,大会主席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会议,江泽民主持会议;10月17日下午,大会主席团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江泽民主持会议;10月16日和17日上午,大会各代表团分别进行了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和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的预选;10月18日下午,大会举行全体会议,进行正式选举。
大会选举出的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89位,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30位,共319人;选举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08人。新一届的中央委员会组成人员平均年龄56.3岁,一大批新人进入中央委员会,占46.7%,大多数是青年干部,55岁以下的占61%,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3.7%,具有中、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占44.5%。
大会依次通过了关于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还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间的竞争日益表现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因此,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是历史的重托、时代的召唤、人民的要求。着眼于加速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大会提出了是个方面关系全局的主要任务,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正式载入党章,正式确立了这个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批准同意关于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建议,对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作出新的总体部署,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任务和要求。报告则指出,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党的十四大突出特点和最大贡献,在于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了新的概括,充分肯定了这个理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的鼓舞下,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掀起又一轮改革发展大潮,使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呈现出崭新面貌。
文章内容摘选、整理自《从一大到十九大: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史》
主编:张士义 王祖强 沈传宝
顾问:龙新民 冯俊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发行方: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版次:2018年1月第一版
书号:ISBN 978-7-5060-9966-0
**********
封面照片来自:百度搜索“北京人民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