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第二十三期 中共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发布于: 2024-01-09

从一大到二十大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史 1921-2022)

中共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22年11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114人,特邀代表40人,代表全党6600多万党员。与十五大相比,党的十六大代表平均年龄有所降低,新中国成立后入党的人数有所增加,文化程度有明显的提高,女性代表和少数民族代表有所增加。此外,还邀请了党内有关负责同志和部分党外人士共284人参加大会。

大会由李鹏主持,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共分为十个部分。从118日下午起,出席党的十六大的38个代表团讨论报告;从1111日开始,各代表团充分酝酿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1112日下午和13日上午,十六大各代表团分别对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和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进行了预选。1113日上午,党的十六大主席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会议,江泽民主持会议。1114日,经过写票、投票、计票,大会选举产生了十六届中央委员会198人、候补委员158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21人。

党的十六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

大会首次采用了面相识别技术用于代表身份识别,这是国家“863”计划的一项成果,通过提前存储的代表影像信息进行自动比对确认,比人工识别更准确更快速。十六大的报告将现盲文书,由浙江省盲人协会主席夏征林用布莱尔文字刻写。大会首次通过网络媒体对开、闭幕式进行实时报道,据统计,截止116日晚6时,1375名中外记者报名参加采访十六大,创下中国共产党党代会海外记者人数新记录。

大会提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党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21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百年建党、新中国成立百年发展目标,我们要在这个阶段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大会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

大会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改革作出部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大会认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同时,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一国两制和祖国和平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文章内容摘选、整理自《从一大到十九大: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史》

主编:张士义 王祖强 沈传宝

顾问:龙新民 冯俊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发行方: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版次:2018年1月第一版

书号:ISBN 978-7-5060-9966-0

**********

封面照片来自:百度搜索“北京人民大会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