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一大到二十大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史 1921-2022) 中共四大:站在国民革命之领袖地位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闸北的横浜路六号(东宝兴路254弄8号)的石库门内举行,此处近租界,属于华界,两届警探都不太注意。 出席的代表有20人,其中工人占20%,知识分子占80%,有表决权的14人,代表着全国994名共产党员。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准备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会议由陈独秀主持,彭述之为秘书长,郑超麟、张伯简为记录员。维经斯基出席第一天的大会,作了关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状况的报告,并以大会的名义谴责托洛茨基在联共(布)党内分裂活动。陈独秀代表上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工作报告,周恩来在大会上主要谈了广东的军事情况,各区、各地方委员会代表向大会报告了所在地区的工作情况。同时,代表们也对中央执政委员会在组织技术等方面的工作失误以及执行中央决议的迟延,提出了批评和建议。 大会经过讨论,通过了《对于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
-
从一大到二十大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史 1921-2022) 中共三大:实行国共两党合作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市东山区恤孤院31号(今恤孤院路3号)正式召开,主要议题是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问题。 出席三大的代表30多人,由各地根据中央要求,按民主程序推选产生,代表了全国420名党员。 在党的三大正式召开之前,1923年6月上旬,中共中央召开了三大预备会议,地点是在广州东山的春园(今广州东山新河浦22、24、26号),会议由陈独秀和马林主持。期间马林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意见,报告国际形势。在正式会议前召开预备会议,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史上的第一次。 三大正式会议没有举行开幕式,主要为五个议程:一,听取并讨论陈独秀代表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所作的关于上届代表会议以来的工作报告;二,由马林报告国际形势和国际工运情况;三,由各地代表汇报当地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四,由瞿秋白简要介绍共产国际四大的情况,陈潭秋报告二七惨案的经过,孙去鹏报告京汉铁路大罢工被捕工人的救济工作,毛泽东和徐梅坤就...
-
从一大到二十大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史 1921-2022) 中共三大:实行国共两党合作 党的二大后,工人运动继续高涨,罢工浪潮在全国各地普遍兴起。1921年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后不久,就在北京、汉口分别设立了北方分部和武汉分部,在京汉铁路工人中进行发动和组织工作。京汉铁路是连接华北和华中的交通命脉,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意义。至1922年底,铁路各站已建立起16个工会分会,1923年2月1日来自京汉铁路各工会分会的代表和京奉、陇海、粤汉等铁路的代表以及北京、武汉等地工会、学生代表和新闻界人士共300余人,以及中共中央和党的有关组织负责工人运动的成员等云集郑州,召开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军阀吴佩孚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下,下达了禁止召开成立大会的命令,派出大批军警包围大会会场,驱散代表,刚成立的总工会被强行捣毁。同年2月4日上午,汉口江岸机器厂工人首先罢工,到中午全路2万多名工人全部罢工,1200多条公路铁路顿时瘫痪。吴佩孚调动2万多名军警镇压罢工工人,制造了二七惨案。 1922年8月29日至30日,在西子湖畔中国共产党中央...
-
从一大到二十大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史 1921-2022) 中共二大:中国革命须分“两步走”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原公共租界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今成都北路7弄30号)李达寓所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中央局成员,来自上海、北京、山东、湖北、湖南、广州、郑州等七个区委员会的代表,有劳动组合书记部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代表,以及出席远东民族大会的代表,共12人。 党的二大的中心议题是制定党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最高纲领和民主革命的最低纲领。 党的二大共召开了三次全体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由陈独秀代表中央执行委员会作出报告,张国焘报告远东民族代表大会的情况,传达了共产国际东方局的指示以及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施存统报告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经过及大会通过的决议,最后由与会代表汇报各地工作情况。 第二次全体会议则主要讨论一年来党的工作,批准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追认中央6月15日发表的《主张》,以及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
-
从一大到二十大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史 1921-2022) 中共二大:中国革命须分“两步走” 1920年7月到8月,共产国际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等文件。在此基础上,1922年1月,共产国际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14名共产党员作为中国代表团的成员出席了这次大会。 这次会议宣传了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分析了国际和各国的形势,阐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性质、对象和任务等问题。 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简称《主张》)。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表明政治态度。《主张》阐明了历史状况,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提出了现阶段的革命对象是军阀和侵略中国的列强,指出“军阀政治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源泉,也是人民受痛苦的源泉”,必须要用“较新的政治组织—即民主政治,来代替现在不良的政治组织—即军阀政治”。《主张》分析了国内民主派力量,对国内从军阀到地方势力和...
-
从一大到二十大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史 1921-2022) 中共一大: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1920年夏秋已开始酝酿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代表尼克尔斯基先后到达上海,国内各地的党组织和旅日的党组织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各地代表到齐后,先在博文女校开了一次剪短的预备会。会议召开前,陈独秀给出席会议的代表写信,提出希望会议郑重地讨论:“一曰培植党员(即征求党员);二曰民权主义之指导(即按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三曰纪纲(即注意纪律的要点);四曰慎重进行征服群众政权问题(即目前主要工作为争取群众,为将来夺取政权之准备)。”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7月23日晚上正式开幕,会场设于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宅内。 开幕会议上,代表们具体商讨了大会的任务和议程,一致确定先由各地代表向大会报告各地区的工作,然后讨论和通过党的纲领,制订今后实际工作计划,最后选举党的中央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