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政策-解读”板块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 题:如何减流程、补短板、护安全——三部门解读《社会保险经办条例》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姜琳、彭韵佳、白阳 社保经办服务是社会保险体系的“最后一公里”。聚焦人民群众反映的难点、堵点问题,近日公布的《社会保险经办条例》,在简化流程便捷办理、补齐短板优化服务、维护社保基金安全等方面作出了哪些新规定?4日举办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相关部门作出了权威解答。 简化流程推动“便捷办”“高效办”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保经办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证明材料偏多、转移接续不畅、经办时限不明确、基金跑冒滴漏等,需要从法律制度上对社保经办加以细化和完善。 “条例明确要求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减少证明材料、缩短办理时限以及对特殊群体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等方式,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高效便利的公共服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在吹风会上表示。 条例规定,社保经办机构应当通过...
-
文章来源:国家乡村振兴局网站“政务公开-政策解读”板块 8月16日,第765号国务院令公布《社会保险经办条例》,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4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医疗保障局和司法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社会保险经办条例》有关情况。一起关注! 发布会速览—— 要落实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户籍限制。 积极推进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加快职业人群工伤保险制度全覆盖的步伐。 支持老年人利用国家和地方自助认证平台等,实现社保待遇享受资格自助认证。 用人单位在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时同步办理社会保险登记,通过信息比对、自助认证等方式核验参保人员社会保险待遇享受资格,通过“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目前,所有参保人都可以进行跨省异地就医备案,其中急诊抢救人员视同已经备案。 问: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政策? 答:在养老保险方面,要落实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户籍限制,组...
-
文章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政策-解读”板块 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 题:让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诉前——最高法、司法部有关负责人解读《关于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 推进诉源治理的意见》 新华社记者 白阳、齐琪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印发《关于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 推进诉源治理的意见》,进一步减轻当事人的诉累和人民法院的办案压力,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如何实现矛盾纠纷前端化解、实质化解?怎样加强诉调对接工作?围绕意见有关内容,两部门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如何实现矛盾纠纷前端化解、实质化解? 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据统计,2022年,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化解的矛盾纠纷达1494万件,其中人民法院委派委托调解成功675万件;今年上半年调解矛盾纠纷877万件,其中人民法院委派委托调解成功441万件。通过人民调解,大量矛盾纠纷被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诉前。 两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出台的意见,着眼于实现矛盾纠纷前端化解、实质化解,坚持预防为主...
-
文章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政策-解读”板块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印发了《关于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 推进诉源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有关负责人就《意见》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制定出台《意见》的背景是什么? 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必须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据统计,2022年,人民法院一审受理民事行政案件1610.6万件,诉前调解未进入立案程序的纠纷895万件,说明大量矛盾纠纷可以通过调解等非诉讼方式在成诉前得到有效化解。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目前,全国有人民调解委员会69.3万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和重点领域、重点单位的组织网络;2022年,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化解的矛盾纠纷达1494万件,其中人民法院委派委托调解成功675万件;今年上半年调解矛...
-
文章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政策-解读”板块 日前,《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印发,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就此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实施意见》的出台背景是什么? 答: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切实解决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15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十年来,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普惠金融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多层次普惠金融供给格局逐步确立,普惠金融产品服务持续优化,服务普惠金融的信用信息体系不断完善,支撑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制度更加健全,在服务国家战略、地方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
-
文章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政策-解读”板块 为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近日,财政部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会〔2004〕12号)进行了修订,印发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会〔2023〕14号,以下简称《制度》),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制度》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修订《制度》的背景是什么? 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以土地集体所有为基础,依法代表成员集体行使所有权,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地区性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主体。为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财政部曾于2004年制定发布《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会〔2004〕12号,以下简称原会计制度),并于2005年1月1日起施行。原会计制度适应了当时农村税费改革和推进基层民主管理等要求,对加强和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三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