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书局】3#书架 “社区的社区” |《城市社区传播与空间生产(新媒体时代的自我、他人与地方)》

发布于: 2023-07-30

3#书架—社区的社区

推荐社区、城市治理研究等书籍,借以开拓社区工作的思路,寻找依托理论基础可实践的方法。

 

读书小笔记

“社区的社区”书架本期上线的书籍,引导着我们转换“城市”概念,逐渐还原城市的多维度场景,呈现“数字”的立体功能,让我们切身理解新媒体技术介入社区传播,达成空间和人、空间和文化、人和文化等破壁的网络重构,主张“可沟通城市”的价值理念。

 

01 书籍简介

本书立足沟通性,观察城市社区。从媒介学、传播学角度切入城市问题,因应当前社会治理日益技术化、智能化的趋势,综合分析治理、技术与传播的关系,在社区层面展开跨学科研究。针对新媒体特征,本书提出“社区沟通性”“私社区”“移动社区”等全新概念,为理解当下城市社区提供了新视野。本书通过“可沟通城市”的概念阐释、评估体系和上海数据,从传播学的角度提出了新城市主张,以期为城市社区生活和社区治理设计新的价值坐标。

~~~~~~~~~~~~~~~~~~~~~~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2022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ISBN 978-7-5520-3881-1/G·1182

 

02 作者介绍

谢静

苗族,文学(传播学)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复旦大学媒介素养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专家。主要从事新闻生产与媒介批评、城市与社区传播、组织与公共传播等多领域的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

03 内容摘录

通过传播编织的社区网络,就像是社区的基础结构,而社区精神、社区文化则是上层建筑,为社区居民提供了认同的核心。如果没有这些精神与文化,社区难以成为共同体,而社区精神与社区文化的形成,也是传播的结果,即通过传播而为社区赋予意义,从而建构了社区的观念。

——摘自书中《第三章 社区:传播的构成》

04 案例参考

 

案例1# 激发社区青年活力 发挥“X•智汇”自治效应 ——浦江镇智汇园社区治理新模式探究

简述:运用新媒体平台吸引社区青年关注社区,为社区贡献智慧力量,担起小区自治中坚力量。

作者:社区中心

来源:《浦江社区那些事》公众号

(详情请点阅)

 

案例2# 构建信息与互动兼性的需求导向型新媒体嵌入式社区治理模式

简述:该文章分析了社区治理中新媒体平台的构建现状,解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可能性。

作者:H Duan

来源:《何去何从的小小书生》公众号

(详情请点阅)

 

案例3# 微治理:城市社区营造中的社交媒体实践——一项媒介人类学研究

简述:北京社区案例研究,以“微创投”项目切入,促进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运用微信群深度参与社区营造。

作者:吴义东

来源:《质化研究》公众号

(详情请点阅)

 

案例4# 新媒体对跨文化社区治理转型的影响

简述:以新媒体对广州城市发展中外国群体包容性的增长轨迹为例,明确了新媒体对于促进不同族群交流,加强群体交互,提升异质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

作者:王首程

来源:《学术研究》公众号

(详情请点阅)

 

案例5# 社区媒体助力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路径探析

简述:本文解析了微信、VLOG等多元化传播渠道的社区报融合媒体在社区服务中扮演的角色,助力基层治理实现的功能。

作者:吴小红 刘桦葳

来源:《传媒》公众号

(详情请点阅)

 

案例6# 【农经观察】新媒体助力乡村社会治理

简述:一档农林卫视推出的“农经观察”节目,推荐主题主要讨论的是新媒体介入乡村振兴主要承担营造乡村文化,产品推广等功能,将更多社会治理的新观念、新思想带入乡村,更新治理形态,用丰富的元素为社会介绍当代乡村的形象,更立体的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农林卫视

来源:《农林卫视》公众号

(详情请点阅)

05 阅读所思

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升,其功能逐渐拓展,新媒体不再仅用于宣传,慢慢地承担起了沟通交流的任务。在社区中,促进群体交流,形成有效的交互是必须的、持久的,且实现颇有难度的,本期推荐的书和案例中可观,社区使用新媒体技术的要素之一,便是其“沟通”的功能。

本期小编和上海浦西的一个居民区的社工浅聊了下他们小区的“新媒体”。该居民区地处闹市,是上海典型的老小区,人员结构相对复杂。

说到“新媒体”,第一时间会想到的是微信公众号,该小区公众号大约建立半年左右,由业委会成员自管,内容发布前会进行审核,主要功能是作为小区的宣传阵地,如政策宣传,活动发布等,让居民多一个了解社区相关信息的渠道,扩大宣传面,也可以通过后台了解居民对小区的想法。作为居民自治的工具之一,通过这个平台增加居民自治的能力,居委还是比较支持的。

另外,对小区来说“官方微信公众号相对比较好用些,操作和搜索都比较方便”。

微信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媒体工具,社区为了便于信息交流会建立多种微信群。该小区目前在用的是党员群,针对党员同志发布组织生活内容进行交流。在疫情期间建立过居民群,主要用于发布核酸检测和物资发放等消息,居民如果有特殊情况,也可以用过微信和社工联系,疫情结束后居民群解散。

微信群的确助力了小区不同群体的交互,活动或意见征集通过群里直接的推送,节省了居委很多的工作量,较好的实现小区信息、活动发布以及反馈交流的功能,但是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会有居民随意将外部链接发到群内,对其他居民造成困扰等。

目前流行的视频号、其他的平台小区均未使用。

上述内容让我们更直接的看到,当下虽然各种媒体工具层出不穷,大家可以在丰富的平台中获取庞杂的信息,可以和远在异乡的亲朋联络,其实在社区的场景中,微信便于使用,可及时交流,随时保持联络的功能,让居民更有使用的意愿,从而脱颖而出成为社区的常用媒体。

拍摄绘图:杨仪鸿

信息收集:杨仪鸿

全文编辑:杨仪鸿

文案审核:王  燕

注意事项

1、书籍简介及作者介绍摘自书籍封面封底。

2、案例参考摘自各公众号,已明确出处,仅供交流学习之用。

3、“阅读所思”为小编采访整理内容,若需转载请联系新家园。

分享